咨询热线
  • 联系人:程老师
  • 电  话:400-061-6586
报名流程
  • 1、学员填写报名表,并致电400-061-6586确认
  • 2、校方发放录取通知书
  • 3、学员汇款并致电400-061-6586确认
  • 4、校方发放上课通知书
  • 5、学员报到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章阅读
A股震荡融资余额重归万亿下方 净买入额出现逆转
  • 发表时间:2014年12月26日
  • 文章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 作者:佚名

A股震荡融资余额重归万亿下方 净买入额出现逆转

融资余额连续两日净流出

银河证券:融资盘净流出 估值重构进入后半段

融资余额万亿瓶颈初显

A股震荡融资余额重归万亿下方 净买入额出现逆转

圣诞前夕的A股市场给投资者上演了一场高位“过山”的戏码。12月22-24日短短三个交易日内,大盘走出从3100点上方到3000点下方,落差高达255个点的“过山车”走势。

与此同时,随着融资买入额首次出现单日净流出,融资余额也重回万亿以下。据同花[3.22% 研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已连续两个交易日站在万亿元下方,当天融资余额为9957.71亿元,环比回落0.41%。

而此前于12月22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天融资余额高达10037.14亿元。不过,当天净买入额较前一交易日环比大幅回落至35.65亿元,买入增速环比下降了70.84%。此前一天的融资净买入额仍高达122.27亿元。

对此,申银万国[-4.22%]分析师严晓鸥表示,近期市场剧烈震荡更多地是源于资金推动力的熄火。“资金层面,我们看到中登公司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开账户数和交易账户数都在11月末开始的凌厉涨势后首次出现了回调,而融资融券余额在突破万亿后也面临瓶颈,从这两方面都可以看到本轮境内增量资金前赴后继进入市场所产生的推动力出现了断档,究其背后的逻辑其实还是在于A股盈利效应的减弱和操作风险的升级。”严晓鸥直言。

净买入额出现逆转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2月24日,沪深两市融资净买入额为-40.69亿元,这也是沪深两市已连续两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呈净流出状态。此前一天,A股融资买入额自今年11月持续出现净流入以来首次逆转。

12月23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为9998.39亿元,再回到万亿下方,较12月22日下降38.74亿元。这也是自10月29日以来,时隔近两个月两市首次出现融资单日净流出的现象。

23日,沪深两市融资买入额亦首次出现减少,全天净流出38.7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环比大幅减少74.39亿元,降幅高达208.65%。

截至24日,本周三个交易日以来,融资买入额净流出位居前三位的上市公司分别为民生银[4.27% 资金 ]华集团[2.02% 资金 ](601718.SH)和江证券[4.98% 资金 ](000783.SZ),合计净流出额分别达176606.02万元、47371.37万元和31326.70万元。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博士表示,在本轮上涨中,融资交易的快速增长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关键作用。

“其中,行情的两个关键时间节点分别是7月22日、11月20日,这两个关键时间点后均伴随着融资规模增速的斜率迅速上升。7月22日两市融资余额为4253亿元,随后规模急速扩大,11月20日达到7541亿元,此后再上一个台阶,于12月19日更是超过1万亿元。”孙建波称。

此外,孙建波提醒道,从融资余额与流通市值的比重来看,创业板要远远高于主板。较高的融资推动成长股上涨的动力增强,同时在其回调时也较为猛烈。

“据我们最新统计,考察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这一指标,A股现有27只股票融资盘比重很高,其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高于全市场均值加2倍标准差。因此,这27只股票在大盘调整时面临的风险将高于其他股票。”孙建波博士称。

其中,融资盘严重堆积的前十只股票分别包括燃控科技[0.70% 资金 研报](300152.SZ)、丰林集[-0.46% 资金 研报](601996.SH)、鼎股份[-0.99% 资金 研报](000887.SZ)、三峡新材[1.08% 资金 研报](600293.SH)、澳柯[1.07% 资金 研报](600336.SH)、七匹[0.00% 资金 研报](002029.SZ)、国软件[8.91% 资金 研报](600536.SH)、冠豪高[0.84% 资金 研报](600433.SH)、亚通[0.60% 资金 研报](002183.SZ)、中航地产[1.69% 资金 研报](000043.SZ)。上述股票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之比均超过20%以上,最高的燃控科技已超过30%以上。

券商股净流出额居首

同样,作为本轮行情启动的主力军,券商板块本周以来亦出现大幅震荡。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自12月22日至24日的三个交易日里,尽管券商股融资余额仍位居各大行业之首,但整体融资买入额却呈净流出状态。

截至24日,券商股融资余额和融资买入额分别为967.76亿元和416.14亿元,其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的成交比例已达25.08%。其中,融资余额占比高达99.54%。不过,本周以来,券商融资净买入额却为-87952.46万元,位居各大板块融资买入流出榜首席。

不包括已经停牌的源证券[0.00% 资金 研报](000562.SZ)在内,18家上市券商中,多达14家券商融资净买入额均呈净流出。其中,长江证券以净流出31326.70万元位居第一位。

对此,国泰君安研究员赵湘怀表示,当前,券商股行情已进入下半场,由“疯牛”变“慢牛”。在其看来,券商下半场的特点是:一是深幅波动,股市稳定性变弱;二是闪电调整,往往当天调整完毕;三是个股分化,不再是鸡犬升天。

赵湘怀强调,总体来说,券商股的大逻辑并没变,趋势比估值重要,券商股不能完全用PB/PE体系估值,因为分母都在剧烈变动。这一轮股大涨是由“希望”的心理推动的,居民的大类资产配置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但券商股的“疯牛”行情已经结束,泡沫或多或少存在,分化在所难免。(21世纪经济报道)

融资余额连续两日净流出

 

继前一日融资净流出导致市场融资余额跌落万亿元关口后,昨日两市再现融资净流出,且金额扩大到40.69亿元,两融市场降温趋势进一步被确认。不过从主力资金行踪来看,融资客介入的目标相对更加明确,如建筑装饰、房地产、钢铁等二线蓝筹板块。

两融市场继续“降温”

相关数据显示,本周三市场融资买入额为821.4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923.32亿元继续缩水;同期融资偿还额也从962.05亿元下滑至862.16亿元,由此当天市场融资净买入额录得负值,具体为40.69亿元,较前一日的38.74亿元净流出金额出现小幅增加。两市融资余额已连续两天回落至万亿水平之下。

券商股仍是资金撤离的“重灾区”,经统计,周三市场资金净流出力度较大的股票绝大多数来自券商行业,中信证[3.55% 资金 研报]海通证券[4.18% 资金 研报]、长江证券、方正证券[4.35% 资金 研报]本周三净流出金额分别达到9.01亿元、2.29亿元、2.16亿元、1.68亿元。

以全部两融标的为样本统计,本周三遭到资金净流出的股票有624只,市场占比为69.57%;同期出现融券净偿还的股票则仅有347只,不及总数的一半。这与上周市场融资情绪高涨,每日融资净买入额超百亿水平不可同日而语。考虑到12月15日到12月19日大盘涨势迅猛,指数从2921.45点直攻3108.60点,在此区间聚集了大量的融资买入盘,因此本周三当沪综指回落至3000点以下时,这些融资客已经逼近“爆仓”红线,由此连续两日融资买入为负值也就在情理之中。

定向加仓二线蓝筹

从行业来看,出现资金净流出的板块也显著攀升,已经从本周一的12个攀升至本周三的21个,表明谨慎情绪还在持续释放。不过据统计,本周三有七大行业获得融资客青睐,依旧维持资金正向流入,它们分别是建筑装饰、公用事业、房地产、钢铁、家用电器、和化工板块,当天融资净流入金额分别为9.39亿元、7.84亿元、2.31亿元、1.54亿元、0.54亿元、0.15亿元和0.1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前一天,除家用电器板块略微下滑,其余六大板块融资净买入额悉数飙升,房地产、钢铁、汽车等板块环比更转负为正,建筑装饰板块融资净买入额还从7.63亿元增加至9.39亿元,继续领先行业板块。从属性上分析,上述七大板块均为二线蓝筹,且大多隶属于地产产业链品种。同期非银金融板块则资金净流出额居首,为14.91亿元,比排位第二的医药生物要多出9亿元。

从积极方面考虑,两融主力资金加仓二线蓝筹具备不少理由:第一,金融股是前期拉抬大盘主力,其估值修复需求已经获得阶段性兑现,继续上行概率和空间都相对有限,短期正处于调整蓄势阶段,此时加仓二线蓝筹能够获得更加稳固的安全边际;第二,通过将资金从金融板块调仓至二线蓝筹板块,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适度降低风险和扩大套利受益的权衡操作,而且地产行业景气度方面,据平安证券数据,12月重点城市日均品房成交量较11月增长6%,自7月以来连续6个月环比改善。(中国证券报)

银河证券:融资盘净流出 估值重构进入后半段

 

融资单日净流出,余额重回万亿以下。12 月23 日,两市融资余额9998.39 亿元,较22 日下降38.74 亿元,两市融资余额再回万亿下方。这是自10 月29 日以来,时隔近两个月两市首次出现融资单日净流出的现象。

融资交易在本轮行情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本轮上涨的本质是流动性助推下的估值体系再平衡,资金推动特征尤为明显,融资交易发挥关键作用。行情两个关键时间点7 月22 日、11 月20 日后均伴随着融资规模的猛增。

12 月23 日是11 月以来融资盘规模的首次下降,同时近期市场出现大幅震荡,蓝筹股估值中枢上移后进入平台期。融资规模净流出,估值重构进入后半段。

当前A 股融资盘分布1、整体比重合理。融资余额占流通A 股市值比重3.29%,占总市值比重2.43%,符合国际2%-4%的一般水平。

创业板融资比例较高,后续压力较大。从融资余额与流通市值的比重上看,创业板12.82%远高于主板。经过两年上涨,明年成长股分化将加剧,只有真正符合新科技方向才能支撑股价上涨,这种股票的比例并不高。注意防控融资盘比重较高的小盘股风险。

轻工、纺服、通信、传媒融资盘比重远高于均值,银行、家电、食品饮料是相对避风港。(银河证券

融资余额万亿瓶颈初显

 

在融资余额突破万亿之后,资金面对两融规模增长的制约正在逐渐显现。截至12月24日,两市融资资金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净流出,融资余额已回落至万亿以下。

截至24日,沪市融资余额报6672.2亿元,较22日高点净流出33.7亿元。深市融资余额报3285.5亿元,较22日高点净流出45.6亿元。考虑到两市融资余额基数不同,深市融资资金净流出现象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23日、24日两天中,两市融资偿还额分别为962.05亿元及862.16亿元,呈现逐日减少的态势,显示已经进场的融资投资者在这两天大盘回调过程中卖出力度有限。融资余额负增长并非融资盘大举出逃所致。

与此同时,两市24日融资买入821.4亿元,较22日减少504.43亿元,这意味着两日间券商向融资投资者的日放款规模锐减38%。融资余额出现负增长主要由于融资买入的放缓。

近期券商向融资投资者放款减缓在业内人士的意料之中。除了发行短融券、公司债等常规债务融资手段外,今年券商主要通过周期更加灵活的两融收益权转让筹措两融业务资金,支撑了今年两市融资余额的大幅增长。但接近年末市场资金面紧张,多数商业银行近期已停止对两融收益权放款。券商净资本对融资余额的上限约束将更加刚性。

此前多家券商曾测算认为,受净资本规模限制,一万亿将成为融资余额规模的瓶颈。在两市融资余额负增长的两个交易日中,大盘连续缩量大幅回调,市场短期见顶论调见强。不过,昨日市场交易量虽未见放大,但大盘强劲反弹3.36%,收复前个交易日跌幅。金融板块也再次走强,或引起融资投资者交易热情的复苏。25日两市融资余额的走向将成为检验万亿天花板是否牢固的一大指标。